公司簡介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公規院)成立于1954年,原為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1999年改制并入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現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工于創新,規以致遠。公規院將秉承“敢于擔當、甘于奉獻、勇于創新、善于合作”的企業精神,以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國際化綜合性工程咨詢公司”為愿景,以“為客戶創造價值,實現當期及未來價值增值最大化”為理念,深化推進“11266”發展戰略,努力成為產業鏈前端和高端的引領者、全價值鏈增值的貢獻者、行業技術創新的領導者。
發展至今,公規院實現了從單產業點到全產業鏈(規劃策劃、可行性研究、投融資、勘察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維護、資產處置)、從國內到國際、從公路到大土木行業的基礎設施全壽命周期、全過程一體化咨詢服務產業格局。
創新發展是公司在 60 多年發展中獲得的最寶貴經驗,也是我們贏得未來、贏得市場的根本性內生動力。公司進一步深化創新驅動,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增強科技對生產經營支撐作用,不斷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公司歷史悠久、行業地位領先,在特大橋、道路、隧道、市政、國際工程、招投標、監測及養護、工程管理等領域培養了咨詢、規劃、投融資、勘察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維護、資產處置等一大批具有廣泛行業影響力、視野寬闊和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和管理人才。
公規院現有員工1300余人,碩博學歷人員占比超過50%,高級職稱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占比高達45%,其中包含了一大批具有廣泛行業影響力、寬闊視野和豐富經驗的技術專家和管理人才。公司先后培養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5名、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中國青年科技獎1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7名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人才。
近年來,公規院積極落實“五商中交”戰略,加快轉產、轉商、轉場,強化提升資本運作能力。在城市規劃、綜合市政、軌道交通、景觀園林、橋梁監測養護以及環保治理、工程總承包等領域發展迅速,新業務占公司業務總量已超 50%。同時,公司緊跟“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實施國際化優先發展戰略,百余個國際項目遍及五大洲 70 個國家。其中,馬來西亞東部鐵路、塞爾維亞澤蒙大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文萊 PMB 跨海大橋等已經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的重要代表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強化創新驅動,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我國經濟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了堅實基礎。
日前,公司主持設計的依吞布拉克(新青界)至若羌高速公路通車運營。
依若高速公路起于依吞布拉克鎮(新疆與青海兩省交界),終于若羌城西順接G0612若羌至民豐高速公路起點,總長約294公里,共設置隧道4座、橋梁227座,全線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平原區為120公里,山嶺區為100公里。
公司主持設計了本項目山嶺區路段,路線翻越阿爾金山無人區,山高谷深,溝道蜿蜒曲折,溝谷縱坡大。路線起于若羌縣阿爾金山亞普恰勒克埡口西北側,終于紅柳溝口,全長65.88公里。公司項目組充分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奮斗精神,克服了高原、高寒、高強紫外線、缺水、缺氧、沙塵暴等重重困難,并在設計中堅持“地形選線、地質選線、經濟選線、人文選線、環保選線”的理念,力求高質量完成勘察設計工作。全長4.7公里的巴什庫爾干二號隧道橫貫阿爾金山,為全線控制性工程,屬高寒高海拔特長高速公路隧道,地質復雜,穿越一條破碎帶及三處裂隙發育區,公司在設計中堅持創新引領,通過技術攻關有效破解決了“卡脖子”技術難題。
本項目是繼G7京新高速、G30連霍高速之后進出疆的第三條高速公路大通道,從依吞布拉克到若羌的行車時間比原來通過G315縮短兩個半小時,對于打造新疆“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中巴經濟走廊,促進南疆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